10/2/09

阅读与推理:对话与宣教


宗教之间可否进行对话?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宣教的意义是什么?目标何在?

这些问题都是笔者在心底的多个问号。然而这些问号藉着莫尔特曼在其著作中《世俗中的上帝》里其中一篇文章——“对话或宣教?”,让笔者得到一些解答。

作者在文章中分析对话与宣教之间的关系,如何透过对话以达到有效的宣教。对话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要说服另一方,并且让双方更了解彼此的立场、想法。从对话中,作者尝试发展新的宣教观。这宣教观是对话中重要的因素,成为对话的前提,并且还可以持续地运用在对话的场合中。基于此,笔者认为对话的本质是要丰富对方的生命,而宣教的本质是要邀请对方进入更丰盛的生命。

作者从两方面来探讨,就是从宗教对话的历史及宣教观作为起点。从历史来说,宗教之间的相遇和对话曾多次出现。从早期的古代强国如埃及、波斯、巴比伦、罗马到中国及西方国家的兴起,对话都一直存在着。多数的时候,对话涉及了解决宗教和政治之间的冲突。因此,进行对话也预设了政教分离及个人的宗教自由,如此才有空间让对话进行。

作者整合了宣教与对话,认为对话的背后可以有更高的目的。笔者赞同此说法,因为对话的目的不只是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并非单解决宗教之争端,而是进入更深的程度——共同的道路。换句话说,就是宗教团体抱着真诚、积极的心态与别的宗教进行对话,以致引导错误的一方走回正确的道路,就是所谓可以带给人永恒的生命之道。

然而,作者认为很多时候对话却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形成一种单向性的形式,那就是强势的宗教对于与弱势宗教之间的对话不感兴趣,充其量只是在作“文化上的对话”,并非诚意地深入对谈或谈及核心要理如教义等。因此,往往起不了宣教的作用。笔者对此看法有另一番的见解。笔者认为形成单向对话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地位同等的问题。作者没有提出此看法。笔者认为若是宗教之间的地位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同等的地位,真正的对话是很难产生。就如回教无法自降而与其他宗教同等地位,很自然的就会产生唯我独尊的情况。

最后,笔者作为一位基督徒,认为对话是宣教的管道,宣教是对话的内容。两者合一的最终目的是要达致开放机会邀请其他宗教的信徒一同拥有丰盛的生命,而这丰盛的生命只有当人遇见赐生命的基督才得以完全。

6 comments:

  1. 对话的目标是崇高的,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对话的双方都必须谦卑,彼此承认对方有可以让我们学习之处。否则,你所说的那种强势宗教不屑弱势宗教的情况就会发生。

    我们又如何?基督教能放下身段与人沟通吗?在马国,我们属于小数,但若我们成为多数时,我们是否会变成另一个要压制他人的宗教呢?

    ReplyDelete
  2. 你说的是,我也认同,我也承认,如果有一天基督教在我国成为一个强势的宗教,就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我想,现在的基督徒也可能已将犯上这样的问题了,不要说成为一个强势的宗教。因为,很多时候,基督徒都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

    ReplyDelete
  3. “宗教之间的地位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同等的地位,真正的对话是很难产生。”接下去你用一个马国回教的负面例子。应该接着深入且具体地带出基督教-如果同样唯我独尊-如何妨碍福音的工作(举出教会历史出现的霸道例子,用来自我警惕),那么这个短文就更加精彩。

    ReplyDelete
  4. 写得不错,只是忍不住要提一下,第三段的对话,莫氏不是指“我”要说服你,或“你”要说服我,而比较接近托伦斯说的,双方在对话的过程,被自己在对话中尝试进深表述的真理说服。所以他才会指出,两方的对话成效要由那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决定。

    第四段则不够强调历代强权的宗教“对话”,基本上是以武力或强势“谈”出来的,不同宗教集团之间的关系,从来不会自动对等。

    最后,要高兴的说,妳已经点出了莫尔特曼在该文中的观点,只是如果有时间再修一下思路,可能会更好。

    加油!

    ReplyDelete
  5.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6. 哈哈,这里有很好的交流。是的,宗教对话是不容易呀,即使在基督教内部,都寸步难移,何况是与其他宗教呢?但只有那真正晓得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欠的,才会珍惜对话。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