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09

你就是你!

你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拥有很灿烂的笑容,很多人都被你的笑容吸引。对人,你是绝对的真诚,可说是掏心掏肺的对身边的朋友。性格爽朗有直率,有那句就说那句。说话从不吞吞吐吐,心底的话或是脑里有的想法,一定要把它说出来,说了后,你就舒服了。你不是那种在背地里做暗事的人,即使被人错怪了,也不会报复。不会把过去发生的事存记在心上。心中的容量很大,可是你选择存放好的东西。

你也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对周边的人和事物都很敏锐。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你可以对一个人的行动有很多的分析。分析了之后,你就有很多想法,有完没完的。之后你就会找一个人分享,将你的想法说出来。说完了之后,你就轻松了,就好像电脑的垃圾桶被清理干净似的。也是因为你的敏感,情绪容易波动。说实在的,你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永远有流不完的眼泪。你哭过后的样子真的很吓人,要好长的时间才能回复原本的样貌,这可是真的哦。

这篇文章,是希望你仍然保持着原来的你。

12/15/09

传道人的宿命??

上个星期坐在台下听一位传道人分享,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传道人在教会只有会友,没有朋友”。

这句话听起来很消极、可悲,让我觉得有点心寒,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也会被归入队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虽然如此,我并不全信这句话。不过,从小就在教会混的我,也见过不少传道人在教会里,与会友的关系是“上下”。可是,也有例外的。有的牧者与会友是肝胆相照,惺惺相惜。

但愿我所认识的传道人,或是快要成为传道人,或是准备加入这行列的未来传道人,都能打破这句话的宿命!

11/30/09

感动的生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没有期待什么,是很平静的心情。
有的是感恩,因为还能够有“生日”。
曾经写给一些朋友,当作生日的勉励,
写道:
生日,是纪念基督的死,以致才有自己的生。
今天,也以此句勉励自己。

心里也很感动,收到很多朋友及弟兄姐妹的祝福。
一些人,以为自己已经被他们遗忘了,
但是,很意外地收到他们的简讯或电话,
看着信息或是接听电话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感动。
原来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感动一个人的心。

真的,在此我很真心地对所有祝福我的弟兄姐妹及朋友说“谢谢你们,你们让我很感动”。

11/18/09

人与人之间的伤害


别人加的伤害,如何处理呢?
情感上受到伤害,如何处理呢?
涂掉?摸掉?檫掉?还是洗掉?
情感的事可以这么容易处理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难可以一刀斩断
除了,时间
他可以一点点地把你的记忆偷去
他可以一丝丝地把你的记忆挖掉
他可以吞掉你所受的伤害
他甚至让你忘记你所经历过痛苦的事

直到有一天
可能在某个早晨
当你起身的时候,或是刷牙,或是听歌
你突然想起“他/她”的时候
你突然想起之间发生过的事
那么,
恭喜你,
你已经完全处理掉了

他/她已不再是你心里的痛
而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11/16/09

教主日学

时间还是过的很快,在教会的实习已经两周了。
这两周内,并没有负责很重的角色,只是被委派负责布道所的儿童主日学。
说实在的,这也可以算是一个重任了。因为,以我的性格,对待孩子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他们死,不然就是我死。我常对我妹说(她是小学老师),如果我当老师,我肯定会天天进校长室,还有,家长也会天天来学校找校长投诉我!我是“搞不掂”小孩的!只要他们一哭,二闹,三上厕所,我就死定了!

哈哈,或许是神怜悯我吧,第一个星期尽然没有孩子来主日学。唉,我已经预备了的故事就泡汤咯!

第二个星期,也就是过去的星期六,来了三朵花,他们是三姐妹。大姐佳怡,六年级;二姐佳颖,四年级,还有小妹佳恩,只有四岁。哈,这下我可头大了!大姐和二姐总算听得懂我在说什么,但是小妹呢,完全听不懂我的话!在没有办法之下,我画了一个图让她彩颜色,她也蛮乖巧,一个人就静静坐着上颜色。

安顿了一个之后,我的注意力就放在大姐和二姐的身上。因为不认识他们,因此花了点时间与他们谈谈,了解他们的背景,曾经在主日学作过的事等等。之后,发觉他们对自己的信仰好像不太了解,因为从小就跟妈妈来教会了,所以我决定向他们传福音。以问答的方式告诉他们福音的内容。这一刻,我突然很有感动要教导他们更多关于圣经的真理,但是我知道不能操之过急。我会好好利用剩下的六个星期,但我知道最终叫他们成长的还是神。

当主日学快要结束的时候,来了个小男生,颖恒,三年级,来自未信主的家庭。听说他快一年没来主日学了,但是,今天忽然冒出来,着实让我惊奇。他不多话,可能是陌生的原因。当我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他没什么答我,但是两颗黑溜溜的眼睛就会转动,有点可爱。我没有花太多时间跟他交谈,因为主日学要结束了。结束后有茶点,三朵花的妈妈拿了一块蛋糕给他,要他吃。他第二次让我感到惊奇,因为他一手把蛋糕塞进嘴里,把蛋糕吃了!哇塞!太神奇了,那块蛋糕不小啊!幸好他没有噎着。之后,送他回家时,再次邀请他来主日学,我想,他应该会来吧。

期待这星期六会看到这些小瓜!或许神是要透过这些小瓜训练我的耐心及爱心。哈哈,我想我不会这么容易就死在这些小瓜的手上的!我要加油!

10/21/09

第一年的神学生涯


时间过的很快,第一年就这样结束了。
感触很多。


喜……
第一天踏入神学院,怀着一颗兴奋既期待的心情,因为不知道课程是如何,身边的环境及人是怎样的,老师又是怎样的。最重要的是我可以重返校园读书,这是我事奉七年后很想进修提升自己的原因。我很期待校园的生活,没有其他的顾虑,唯一的目标是求取学问。

很开心自己在整年里真的有达到目标。那就是学习圣经及关于神学。很享受一些科目,例如新旧约导论、希腊文、属灵操练、宗教、阅读与推理、释经学……还有额外的诗班、Pastoral Group,与弟兄姐妹筹备活动、Gardening、预备早餐、洗碗碟等等,都是我很享受的事。

因此,我很期待明年的学院生活,虽然知道课程会一年比一年更艰难,但是,我相信靠着神的恩典,我能够走完,就像今年一样。

怒……
并没有很多怒,只是一些事情或情况是自己看不过眼的。例如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宿舍,彼此共用很多东西,但是,就是偏偏有些人不会懂得照顾,或是不里环境的肮脏,而继续袖手旁观,使到宿舍脏兮兮的!

哀……
认真的思考过了,并没有悲哀的事。倒是喜和乐多过哀和愁。


乐……
在学院认识了几位交心的弟兄姐妹。曾有一段时间自己选择在人际关系上原地踏步,并没有到封闭自己的阶段,可是就是不愿意敞开自己让别人进入。真正的原因或许是想保护自己,或是对人没有安全感。但是,慢慢地发觉身边的人,有几位的确是掏心出来真诚地与我建立友谊,所以,这层墙渐渐地一块一块地拆下了。

当这堵墙开始拆的时候,发现原来学院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终于给我有“家”的感觉。感谢神,让我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特别是这一年里,我与房友建立了一个深厚的友谊,成为彼此鼓励,在软弱的时候成为对方的扶持。同时,也很感动的是有一班同学一起走这条路。我很喜欢我们一年班的同学,有他们的陪伴,这三年的求学道路充满了色彩,认真中带有玩闹,玩闹中也有认真。

回首自己的决定,我选择了那上好的路,是羊肠小径还是康庄大道??都无所谓了,我看到前头有的是百色齐开的花朵,还有那带有应许的彩虹。

最后,喜+怒+哀+乐 = 第一年的神学生涯!

10/19/09

我需要有祢在我生命中


我看见有很多人在围着耶稣,彼拉多在审问祂,但是耶稣都没有回答,只是静默不语。但是当彼拉多问耶稣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说的”。语气很温和也很肯定,贯彻了我的心。就在大家期待耶稣回答更多的时候,彼拉多的妇人走了进来,我听到她叫彼拉多不要插手管这一件事,因为她说耶稣是个义人。她说的没错,耶稣的确是个义人,但是为什么其他的人要把祂钉十字架?我很生气也很焦急。我看见那些要钉耶稣十架的人,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怒火,恨不得马上就把耶稣处死。彼拉多在极力维护耶稣,但是他个人的力量不能胜过这一群人。我很想站出来替耶稣说话,但是我不敢,人太多了。耶稣还是默默不出声。我不敢靠近耶稣,我很想叫耶稣开口说话,至少一句为自己辩护的话啊!我很害怕因为众人要钉死祂,我很生气那些祭司长和文士,因为自己的私心而把耶稣置于死地。我很难过因为门徒不见了,只有耶稣一人独自留在审判台上。

那群人终于得逞了。耶稣被判死刑了。我看见兵丁带耶稣到一个地方,然后戏弄祂,脱去祂的衣服,给祂戴上荆棘的冠冕,讥笑祂!当兵丁脱去耶稣的衣服时,我看见祂的身体,很多鞭痕、伤痕累累。祂的头流血了,是被荆棘弄伤的。这样被戏弄祂还是不说话。我不能作什么。祂知道我在旁边,祂没有望我。若是祂望我,会增加我的内疚感。他们要祂背十字架到另一个地方。耶稣没有说什么就背了十字架。很重,我看见祂背得很吃力,一步一步地走,步伐不稳,随时会跌倒。有很多人跟在祂的后面,路旁也挤满了人。我也夹在人群中,被他们推着走。我听到很多人喊耶稣的名字,有些人却喊钉死祂吧!

终于到了那地方。兵丁把耶稣钉了,一锤一锤地打下去,撕心裂肺的痛,直刺心中。这样的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最后,祂被挂起来了。上面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是,祂是犹太人的王,但是却甘愿如此被人糟蹋。整个过程我都在场,却离祂很远。许久,人群渐渐散了。我走近十架,伸出颤抖的手摸了染有血的十架,我望着祂,祂也望着我,祂的眼神里没有丝毫埋怨、责怪、生气,有的是温柔、安详、肯定。
我:“主,你为什么要如此?值得吗?”
主:“值得”
我:“为什么?为什么?”
主:“因为是你!”
这句话震撼了我的心。我没有说话,心很痛,这么一个不配的人,祂却为我而死。
良久,我跪在十字架下,对主说:“主,感谢祢为我而死。求祢赐我力量和勇气背负祢给我的十字架。当我没有能力继续走下去的时候,请祢托着我。当我想放下十字架的时候,求祢和我一起背,成为我的后盾,用祢的爱坚固我,使我可以完成十字架的道路。我知道我不完美,还有很多缺点,求祢陶造我、洁净我,让我成为祢手中合用的器皿。主,我需要有祢在我生命中,让我的生命能够彰显祢的荣耀。”

10/8/09

阅读与推理的‘大日子’!

今早,心情有点紧张,因为是阅读与推理课的考试。
其实,这课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是靠平时的锻炼。就是因为这样才觉得更紧张!
有为同学说:“听天由命吧!”
哈哈,听起来,觉得像是上绞刑台似的,必死无疑!
小妹就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吧!

10/3/09

用「裂縫」來澆灌鮮花


挑水工有兩個水罐,一個完好無缺,一個有一條裂縫。

每天早上,挑水工都拎著兩個水罐去打水,但到家的時候,有裂縫的水罐通常只剩下一半的水,所以完美的水罐常常嘲笑有裂縫的水罐,而有裂縫的水罐也因此十分自卑。

終於有一天,在挑水工打水的時候,有裂縫的水罐難過地哭了。

他對挑水工嗚咽道:「真對不起,因為我的裂縫,每天浪費了您很多時間。」

挑水工聽了說:「不,沒有浪費。不信,你可以看一下回家路上的那些鮮花。」
說完,挑水工又拎著水罐往回走。

果然,有裂縫的水罐發現,不知何時,自己這邊的小路上開滿了各種鮮花,而好水罐的那邊卻沒有。

挑水工邊走邊說:「我在你這邊的路上撒下花種,正因為你的裂縫,才使它們每天都喝到足夠的水,開出了美麗的鮮花。若不是你,我怎麼可能每天採花,裝飾自己的家園呢?」
有裂縫的水罐聽到這兒,高興地笑了。

反思:
人生旅途中,難免有些不如意的「裂縫」。
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這些「裂縫」,
它們依然可以開出裝點心靈家園的美麗「鮮花」。

10/2/09

阅读与推理:对话与宣教


宗教之间可否进行对话?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宣教的意义是什么?目标何在?

这些问题都是笔者在心底的多个问号。然而这些问号藉着莫尔特曼在其著作中《世俗中的上帝》里其中一篇文章——“对话或宣教?”,让笔者得到一些解答。

作者在文章中分析对话与宣教之间的关系,如何透过对话以达到有效的宣教。对话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要说服另一方,并且让双方更了解彼此的立场、想法。从对话中,作者尝试发展新的宣教观。这宣教观是对话中重要的因素,成为对话的前提,并且还可以持续地运用在对话的场合中。基于此,笔者认为对话的本质是要丰富对方的生命,而宣教的本质是要邀请对方进入更丰盛的生命。

作者从两方面来探讨,就是从宗教对话的历史及宣教观作为起点。从历史来说,宗教之间的相遇和对话曾多次出现。从早期的古代强国如埃及、波斯、巴比伦、罗马到中国及西方国家的兴起,对话都一直存在着。多数的时候,对话涉及了解决宗教和政治之间的冲突。因此,进行对话也预设了政教分离及个人的宗教自由,如此才有空间让对话进行。

作者整合了宣教与对话,认为对话的背后可以有更高的目的。笔者赞同此说法,因为对话的目的不只是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并非单解决宗教之争端,而是进入更深的程度——共同的道路。换句话说,就是宗教团体抱着真诚、积极的心态与别的宗教进行对话,以致引导错误的一方走回正确的道路,就是所谓可以带给人永恒的生命之道。

然而,作者认为很多时候对话却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形成一种单向性的形式,那就是强势的宗教对于与弱势宗教之间的对话不感兴趣,充其量只是在作“文化上的对话”,并非诚意地深入对谈或谈及核心要理如教义等。因此,往往起不了宣教的作用。笔者对此看法有另一番的见解。笔者认为形成单向对话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地位同等的问题。作者没有提出此看法。笔者认为若是宗教之间的地位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同等的地位,真正的对话是很难产生。就如回教无法自降而与其他宗教同等地位,很自然的就会产生唯我独尊的情况。

最后,笔者作为一位基督徒,认为对话是宣教的管道,宣教是对话的内容。两者合一的最终目的是要达致开放机会邀请其他宗教的信徒一同拥有丰盛的生命,而这丰盛的生命只有当人遇见赐生命的基督才得以完全。

10/1/09

电影




这些电影,都值得看,若有时间,不妨一看!

阅读与推理:神学与电影的关系


笔者是一位喜欢看电影的人,因为,电影的世界是丰富的。人也可以随意走出自己的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随着自己的心情,任意遨游在这五花八门的世界里。然而,很多人认为基督徒不该看电影,因为电影里充斥着太多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震动人的价值观、伦理观等,甚至可以拆毁人的信仰。听起来,好像很恐怖,把电影描述成妖魔鬼怪的世界。难道真是如此吗?

有史以来,电影被视为一种艺术,甚至是一门学问。要以何种心态来看待这门艺术和学问呢,则因人而异。笔者则认为基督徒常带有偏见去看电影。其实,电影是一个中性的工具,要如何为电影立下一个道德标准?这就是一个很主观的看法。无论是基督徒与否,各人观赏电影的观点和审美观都有所不同,各花入各眼。但是笔者深信,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如此不堪入目,某些电影是可以滋润人心,甚至可以丰富神学,成为生命的反思。就如作者梅智理所说的,电影与神学是成为彼此丰富的途径。

每一部电影或多或少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因为电影是从生活中猎涉题材),而神学也涉及生活范畴。因此,很多电影的信息都会与神学之间产生对应。作者列举无私和牺牲对应十字架的意义。就笔者来看,的确是有某些电影是可以从信仰角度做出一点反思,那么基督徒何不抱着一个开放与反思的心态去观赏电影?坐在镜头前以另一种角度去思想基督教信仰及人生,有时也是一种生活乐趣!

另外,笔者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若基督徒要从电影谈神学,必须以一个中立的角度去观赏电影。笔者赞同作者的作法,就是在欣赏不同的电影当儿,抱着一个批判性的思维,对某个片子做出评估和判断。这样的作法就像设立一个过滤网,把电影的精髓和渣滓给分开,单单吸纳好的信息。如此,电影可以拓展我们的思想维度,也可以成为一个踏脚石,联系我们与非信徒的世界。或许有这么一天,我们身边的朋友会藉着一部世俗的电影而信主也说不定。

笔者必须要先声明,以一个中立的角度去观赏电影,不代表着基督徒要完全放下自己信仰的立场。绝对不是!而是在持守着信仰立场的同时,也要开放自己的思想,尝试去接触新东西。若是固步自封,将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一个机会以神学的眼光来看待当今时代最受欢迎之一的消遣——电影。

9/25/09

阅读与推理:政教分离是神话?


作者钟志邦教授在其著作中《政教分离是个神话?》概述了一个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作者试图透过不同时代或国家来探讨政治与宗教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微妙,有利益挂钩,也有互相抗衡的张力。钟教授在给了很多例子之后,没有很清楚地表明本身的立场,只是抛下了一个问号给读者,让读者自行决定政治与宗教是否合一或分离?有模凌两可之嫌!从作者提出的例子中,可以明显地看见政教合一或分离都有其利弊。然而,笔者也认为这是银子的两面,而银子哪一面该向上或向下,就得取决于“国情”了。

笔者相信政教关系存在于每一个国家,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情。一个国家的政教关系如何,采用何种模式,不仅反映了宗教在这个国家的政治地位与社会作用,而且体现了该国法制建设,政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程度。就本国的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多元性的国家,政治与宗教看似分离,实质上却是合一,纠缠不清。以伊斯兰教徒为主要的族群,甚至政府机构也以他们为主导,回教自然而然地成了正统信仰,政治、社会地位明显地高于其他的宗教。笔者身为马国公民,也体会到这点。宗教领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权地位,宗教组织对政府的行政、司法、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享有监督指导权。因此,其他的宗教受到不平等的对待,或在政治上受到歧视。就如政府在推行任何政策时都以这正统信仰为依据或考量的因素。因此,渐渐地使到其他族群自觉被欺压,最终导致种族之间的和谐遭受破坏。笔者纵观我国目前的情况,认为政治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已经带给社会及种族之间太多的伤害。不单不能达到种族和谐,反而种下更多的仇恨。

另外,钟教授认为政教分离只是一个笼统的理念。笔者赞成这样的说法。政与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权力,各自为政。但是很吊诡性的是,在实际的运作中,却经常纠缠在一起,而且常有冲突的情况产生,但这并非不可实践的理念。在推进政教分离的进程中,国家立法是关键性问题。如果国家立法不足,或以宗教组织的内部法取代国家法,建立在宗教信仰自由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是不会实现的。因为,宗教法至终还是以宗教团体的利益为主,缺乏公共性。因此,笔者认为,政教分离的同时,国法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国法确保了政府与宗教的位置、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否则的话,政教就成为一种争夺权力的工具,给不稳定的社会带来更具杀伤力的破坏。

最后,笔者认为政教分离总比政教合一来得好。事实上,政治与宗教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纠缠不清的关系。不管政权是在教权之上,或是教权在政权之上,都对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除非双方看彼此为互补的关系,才能携手共建一个稳定发展的国家,如此就能带来正面的转变和影响。因此,正确的选择是政教双方应在各自的领域内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实行在政教分离基础上的相互合作。

9/20/09

只要基督被传开了!


腓立比书1:18
只要基督被传开了!无论用什么方法传福音,最终的目的是要把基督传开。

引用至今天基督徒的群体,处境与腓立比教会有些相似。有很多纷争、结党出现在教会。很多时候是人的软弱,也是人的自我中心所引起。因为不满教会的人与事,因此产生嫉妒纷争。这种感觉到达一种程度的时候,不能再容忍了,造成物满必倾、火山爆发,最终选择离开教会或自立门户。在背后批评教会,指责牧者是常有的事。会友相骂,执事相争是无可避免。

但是保罗保罗却用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一切纷争。保罗的视野是广的,他的胸怀是阔的。无论纷争结党的动机是什么,他都不在乎。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基督被传开了!因着这个最终的目标,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如何,只要基督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

试问,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胸怀?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远景?
坦白说,我没有。但,我希望有。从没有到有——我求神加给我。

9/18/09

阅读与推理:专业的传道人


读了梁家麟的这篇文章,让笔者感触现今的传道人的确与以往的传道人不同。十年前的传道人所面对的挑战,比较今天的传道人所面对的挑战要容易得多。因着教育的普及化,会友很多在专业的领域上有很高深的造诣,可称得上是“专才”。甚至是有些知识是传道人都不知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传道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和功能呢?这是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作者因此在文章中提出了“专业传道人”的看法。

从文章中,作者列下了传道工作专业化的原因。无可否认,作者所论述的原因,都很适切这个时代传道人所面对的景况。教会世俗化、信徒神学教育的普及化及同工团队的多元化,在在地分析了何为传道人会渐渐走上专业的这条路。笔者非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却对某些观点感同身受。因为笔者在一间大教会实习,此间教会拥有不少专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比比皆是。教会的同工团队也多元化,不同的事工有特定的同工负责,因此造就了某个领域的专才。会友当中也有很多接受业余进修的神学课程。总而言之,在这样的情况下,传道人的地位好像受到了威胁,传道人的身份好像失去了其优势。在此,笔者认为值得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传道人还有什么独特性呢?

换个角度来看传道人在教会的情况。笔者觉得很感叹,因为现今的教会为了达到人数,而逐渐转变成以人为本。就笔者看来,很多教会像是在进行商业活动,以不同的焦点来号召信徒。因此,为了满足信徒的感觉需要,传道人就推出了‘配套式’的信息与服务,以迎合不同的口味,同时间接地造成了教会之间恶性的竞争。有些教会索性每个主日邀请一些比较有‘知名度’的讲员,为的是要吸引信徒来。渐渐地,传道人的工作不再是讲道,而是不断地绞尽脑汁计划、构想更多的活动或邀请讲员。然而,在另一端的信徒也因此‘受宠’,越加深他们的个人主义观念。信徒就凭着自己喜好选择教会,甚至是讲员。目前,在吉隆坡、巴生谷一带也出现了这个现象,很多信徒是因为某某讲员而慕名而来,就如唐崇荣牧师的讲经大会。很多信徒甚至把唐牧师的聚会当成崇拜,出席了讲经会后,就不再参加教会的活动。笔者曾参与一间独立教会的崇拜,此教会尚算大型,正巧某个主日崇拜遇到的讲员是唐崇荣牧师,笔者发现当天的崇拜人数超越了平时的聚会,真是座无虚席!

如此看来,传道人在教会的身份与功能之间有一定的张力。会友与传道人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前者会带给传道人压力,后者又得尽力配合他们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传道人要如何诠释自己的角色呢?就笔者看来,这就必须回到起初的召命和品格上了。就如作者所说的知识和技巧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牧者心怀。笔者身为神学生,也是将来教会里的传道人,对自身传道人的定义是:传道人不是一个职业,它不是某时、某地、某人向世人扮演的一个角色,而是用一生的生命来诠释的职分。这职分不是仗着领袖天资、个人才华或神学知识,而是谦卑自省的心怀。唯有如此的心肠,才能在天赋优质的人群中,看清自身的定位,做个有效传讲和爱护真理的传道人。

9/14/09

如果上帝创造华人 Part 2


如果上帝真的创造华人,人类还是会犯罪,但是世界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
因为,华人吃了蛇之后,会慢慢地把其他动物,一样一样地吃掉,餐餐都是丰富的野味!
动物吃到没有得吃了,华人就会把目标转去吃素,
所以,最后还是会吃到那棵分别善恶树的果子。
唉,人类还是会犯罪!

如果上帝创造华人


昨天,崇拜的时候,主席说了一则笑话,是这样的:
如果上帝创造华人,那人类就不会犯罪了!
原因是,华人不会吃苹果,而是先把蛇给杀了、煮来吃!

想一想,这也是一个可能性啊!
华人的本性,凡能吃进肚子的,都不会逃过华人的魔掌!

华人啊、华人,不单只是食物,甚至是别人的“份”也要吃!
吃啊吃,不停地吃。
你吃我,我吃你!
这就是现今马华的情况!
人能吃得了多少呢?
真是无知的人类!

9/10/09

阅读与推理:希伯来《诗篇》与中国《诗经》对人性的想像


作者李炽昌对《诗经》与《诗篇》进行了跨文本平行阅读,以期重现诗意传统中的人性理念与形象。笔者认为作者的前设是这两本经典都含有丰富的人性课题,并认为两本经典的处境、内容有其相似处。在此,笔者的立场不完全赞同作者,因为笔者认为这两本经典所描写的人性观所要带出的重点不同。以下是笔者的浅见。

《诗经》的人性观之产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君主制度为治国之本,凸显了天子的地位,百姓则属其统治的群体。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架构中,人性有了尊卑之分。历史历代的皇帝所代表的身份地位,不单只是一国之君,且是与天同等。相比之下,一般庶民成了这片黄土上渺小的人物。皆因如此的社会阶级,产生了种种的社会问题。昏庸的皇帝统治不当,广大的百姓深受其害,人民不得违抗皇命,唯有处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在被压迫的情况下,他们的人性与当时的道德伦理起了冲突,个人意识和情感充满了仇恨、哀伤。因此,以言语抒发使情感得以回归理性,却不能改变人性的价值。

《诗篇》也反映了以色列人的人性观。以色列国也实行君主制度。但其君主的角色却非中国人的皇帝,前者虽有统治的权力,却不完全是如此,因为有另一股的力量与之抗衡——先知。先知是神的发言人,所发的预言乃是神的旨意,无论是君王或百姓都得遵守。因此,整个社会架构是以神为中心。国王只不过是神所委托的管理者,以管理祂的百姓。因此,若国王不按着真理来治理国家,他将会受到惩罚。换言之,整个国家的主权是在神手中,不是在人手中。上帝成了一切的掌权者,国王做任何决定都必须要得到神的同意。如此看来,国王与百姓的地位,实际上来说并没有分别。从整体来看,人性就没有贵贱之分,人性的尊严不是操纵在一国之君的手中,而是由神来决定。因此,百姓的情感得到宣泄,把个人的悲伤转化为社会的感受,人性因此得到重视。

9/4/09

又爱又恨的星期五




对于星期五,我是又爱又恨。

爱的原因是-星期五上课的节数少,可以有多点时间作功课。还有,第二天可以睡迟一点,因为没有上课嘛!

恨的原因是-我需要找人明天载我去搭巴士,因为我要去KL实习,需要有人载我去车站。每一个礼拜这样问人,真的很辛苦,甚至很烦恼。有时感觉上要求同学载,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向神祷告,求神给我一辆车,那我就不用每个礼拜这么幸苦了。这种感受,除了我的房友以外,没有人可以了解。因为我们都是同样的命运-没有交通的人。

曾经听过Senior说,以前是有一张表格让那些有需要交通的人填写,然后就会安排交通,看看谁的汽车在同样的时间出去,那么就可以顺道载人出去了。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优良的传统会失传??

Poor and needy 是不是只是限于国际生呢??那本国的学生是否不在这范围内呢?

很无奈,只能够继续祷告神为我们预备每个周末的交通。

9/2/09

让他借书吗?

今晚是我负责开图书馆。当我快要‘结束营业’的时候,有位同学要来借书,但是他忘了带自己的学生证,不过他记得自己的学生证号码。因此,他问我可否让他借书。我犹豫了一下,决定让他借。看在大家是同学的份上,就不要作到这么绝情。不过我还是有告诉他说“下次不能这样了”。

过一阵子,他拿了两本书来,我还以为他是要还的,岂知他是要借的。但是,因为事先有言明是最后一次了。因此,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让他借书。他有点失落,但是依然尊重我的决定。

就在此时,另外一位同学来了,他问为什么我不让他借书呢?我就把事情告诉他。听后,他没有说什么(可能是不敢说吧!)但是表情却让我觉得自己的决定不对,应该让那位同学借书的。

事后,我在想,到底我的决定是对是错?还是,我不应该这么有原则?是不是所有有原则的人会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交情是不是大过原则呢?

我想了很多。。。。
如果,以后又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会怎么作呢?
我想,我还是会坚持我的原则,丛使会惹来别人异样的眼光。

8/21/09

昨天 vs 今天


昨天,是一个很开心的日子,因为花了一段时间筹备的崇拜,终于到了。
开心不是因为“功课”快要完成了,而是,我们4位呕心沥血策划的东西,可以与弟兄姐妹分享,带领他们来到神的面前。

昨天,是很紧张的日子,因为我们4位要带领整个崇拜。
紧张是因为我们每人都负责不同的事项。我则要负责读经及分派圣餐。这是我第二次分派圣餐,且是以圣公会的仪式进行。

昨天,是很考验信心的日子,因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
考验是因为一大清早就发现圣餐的无酵饼比想象中的小,不足以应付学院的师生。同时,在崇拜开始前有发生电流中断。我们都慌了。但是,神仍然保守一切。

昨天,也是难过的日子,因为所有的心血没被珍惜。
难过是因为某些人在背后的批评及不守信。因为有这些批评,竟然可以把先前答应过的事给推翻了。很生气,心情也沉到谷底。

昨天,过去了
今天,是新的一天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就如今天早晨Mr. Allen在崇拜所分享的,“饶恕”不是一种选择,是一个过程。

p/s:在这一切事上,我还是很感谢神的带领。我也感谢与我一起筹备的同学——美云、宏扬、妙玲,还有其他协助我们的同学。

8/19/09

阅读与推理:谢品然的作品


谢品然以解读《创世纪》中之公共性藉以探讨圣经研究与公共神学。作者重新探讨神、人与世界的关系。作者认为圣经研究是有公共性的,基督信仰是可以应用在公共体系,例如社会、经济、政体。笔者认同作者的观点。圣经作为基督教唯一的经典,有其存在价值。按照基督教圣经及希伯来圣经的排法,创世记是第一卷书。其目的无外乎就是要告诉人《创世记》是记载世界及人类的起点。就如首章开始的第一句话“起初,神创造天地”。因此,从创世开始就已经奠定了基督教信仰与公共生活是无法分割。信仰不仅仅是个人或私下的行动,却也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挂钩。

圣经研究可以提供社会与政治一套完整的见解。换句话说,也就是圣经真理是可以实践在公共生活中。圣经能对教会说话,同时也能对公共领域说话。当教会介入社会,基督徒在公民社会中的信仰就落实了。因此,教会在公共领域中肩负着建构社会的秩序。教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补足的。

另外,神学是信仰的批判性反省。因此,公共神学是神学的实用性对于现今的时代。当信仰越被“私有化”的时候,公共空间也就越来越狭小了,信仰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所以,公共神学成了一种动力,推动基督徒向外宣教,发挥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换句话说,教会完成了其文化使命,也就完成了神在创造中对人类生存所设立的法则,同时也建立了一个政治神学的公共性。

总结以上所说的,圣经文本研究具有政治批判的能力,同时也具有公共性。如何把圣经研究与公共神学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责任就在于基督徒如何把信仰生活化,并实践在社群中。而基督徒的信仰要建立一个既完整又稳固的基础,则是建立在圣经上。

8/17/09

马来西亚的教育


在马来西亚受了15年教育的我,自认为比其他第三发展中国家的人感到幸运,因为能够接受一套完整的教育。教育普及化是人民的利益,也是达到国家进步的管道。经过了52个年头,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应该已经训练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分子,可以为社会带来很大的贡献。但是,回顾历史,事实好像相反。

马来西亚的教育似乎栽培了一批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的人民!
或许,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却似乎培育出一群超高智商的管理阶层——司法界、警界、领导界的要员——自认拥有超凡过人智慧的一群人!在这两者中,我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是后者,因为从近日发生在社会中的几件“大事”可以略窥其中。

其一是赵明福案件中的第10证人,也就是巴生中央医院科学鉴证组的高级顾问。此人拥有十四年的经验,曾经剖验3千具尸体,并常针对解剖报告在法庭上供证。本人认为拥有这样高深“功力”的真人,自是可以透过其专业的经验为此案解开千千的谜。岂知,他凭肉眼看见的凭据而下了一个判断。不但如此,在调查中还忘了采集指纹、探测距离等等。我想,他的确太信任自己的眼睛了。又或许,曾经受过完整教育的他,认为自己的推理是真理吧!

其二是反贪污委员会调查组主任,连日来受了社会太多的舆论与压力,而指示停止调查所有涉及政治人物的案件。其理由的确是太伟大了,至少是本人从所受过的教育中从来没有读过的理由,那就是“避免一再被怪罪”!从教育的角度来解读,这是马来西亚教育制度所栽培出来的“至高品格”,因为道德教育教导人民要奉公守法,对人尊敬,彼此包容、接纳。从这样的教育中,产生了一种想法,就是不要侵犯别人的私隐,不要勉强他人做不愿意的事,不要干扰他人的生活。。。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马来西亚的教育的确栽培出一群“与众不同”的领导阶层人员。他们认为普通百姓的大脑是生草,眼睛是长膜,耳朵是塞屎,嘴巴是吞食,就是这么简单的功能而已。
难道马来西亚受过教育的百姓真是如此吗?一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民?!

8/10/09

为主来梦想


昨天是我实习教会的大专主日,大专生们呈现了一首歌——“为主来梦想”。很久没唱了,也快要忘记了。
唱时,记起三年前一位好友分享了他要去美国进修的计划。但是,他有所顾虑,他考虑了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否是主的旨意。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谈论。我也分享了我的梦想。
最后,我鼓励他去进修。我记得我是以这首歌来鼓励他的。我说:“基督徒是有权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基督徒应该勇敢地为主来梦想。既然神给你在音乐上有特别的恩赐,就应该去发掘、去发挥,将来可以为神成就更多的事。以后学成归来后,可以在马来西亚的教会,特别是在音乐领域发展。马来西亚的教会需要很多受过专业训练的基督徒。”
多年后,他学成了,我也为了我的理想进入神学院进修。在那几年的求学过程,他的生命经历了一些事。我在等待梦想实现的过程也经历了许多。
我们都成长了,告别了青涩和迷惘,曾经在我俩心中所编织的梦想,也都慢慢实现。
路,依然漫长,我们成为彼此的鼓励,鼓励对方不要失去盼望,提醒对方痛苦的时候有主在身旁,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感到沮丧。
我们心中仍然坚持为主来梦想。

8/1/09

生命可以承载的痛

生命可以承载的痛
是多深?
有多远?
天可以承载地的广阔
地可以承载天的无际
树可以承载果的累累
花可以承载蜜的香浓
一点电的苦
一丝丝的甜
一些些的痛
加起来
是一串串的回忆
承载着生命的一切
原来
是可以去到很深
是可以去到很远。。。。


P/S: 生命之所以可以承载如此的重量,原因是,
我的背后有一位可以承载我所有酸、甜、苦、痛的上帝!

7/28/09

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


小林,一位大提琴手,乐团解散后失业了,回到老家,无意间应征了一份礼仪师的工作。他的内心世界经历了很大的挣扎。开始时,对这份工作感到害怕,不明白工作性质。经过几次与尸体的接触,慢慢地明白了,开始思想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然而,透过社长的经历,逐渐看见这份工作的价值。却在这个时候,遭到别人的白眼,看不起这职业,认为是以下半辈子来赎罪。
但,最大的打击是来自最亲的人——太太,一句“肮脏、恶心”,让他霎时间傻了。
双重的打击,双重的挣扎,双重的压力,也让他的双眼看得更清楚这份职业的意义,打从心里真正接受自己是葬仪师的身份。
澡堂老板娘的死,让小林的太太改变了。
丈夫的认真、丈夫的眼神和死者家属的回应,让她看见这职业的价值。以至于从抗拒的立场,转为背后默默的支持。
高潮的事件是小林一直逃避的问题——父亲。对父亲模糊的印象,在为父亲入殓的时候,才成为清晰。心中所有的怨恨,随着父亲手中握着的小石头而烟消云散。

我喜欢这部戏,导演对戏中人物的内心,刻画得非常细腻。小林、小林的太太、社长、秘书、澡堂老板娘的儿子、经常光顾澡堂的老伯,还有死者的家属……
导演同时也处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父子、夫妻、上司、下属、朋友之间、顾客与提供服务的人……
Departures顾名思义就是心境或内心的蜕变、转化、更新。从很小的一个点,变成广阔无边的天。这是我的诠释。

末了,我喜欢戏中的一句话,很讽刺的一句话,也是很现实的一句话:“人在最后一刻要买的东西,竟是由别人决定”。

Contentment

Everybody wants an easy life, seeking an easy way to live.
Why???
Because we are sinners.
Sinner means a person who sinned.
Why sin???
Because we are not contented.
Because our lust.
Why???
Because we do not trust God.
At the end, it leads us to a deep valley.

How to be contented???
Where do we find contentment???
In God, yes, in Him.
God has provided for our contentment in every season.
Trusting God in our hard times is the way to contentment –
not just trusting Him to get us out,
but trusting His goodness while we are still in them.

Good times are designed to come and go,
But contentment is designed to be constant for all who are in Christ.

7/22/09

今天

今天,是STM拍毕业照的日子,
也是全体教授及学生合照的日子。
今天,天气非常好,大家的心情也很好。
今天,所有的老师都很骄傲,因为自己曾
栽培的学生终于穿上毕业袍。
今天,相机是最重要的工具,毕业生是最重要的人物。
今天,可以看得很清楚,谁与谁的感情最好,是同路人。
今天,合照的时候,可以听到没有智慧的人所讲的话。
今天,可以见识到那些永远不满足现况的人。
今天,很有幸地我也站在其中与他们一起合照。

7/13/09

隔壁房的啊花


正是麻烦,一直要我写blog!